觀點中國經濟

金融去槓桿與大國崛起

李蓓:經濟學界常談論中國是否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M2則提醒今年主題是去槓桿。美國和日本故事揭示脫離了實體經濟的金融槓桿會成爲風險隱患。

全世界對中共十九大空前的高關注度,突破50億票房的戰狼2,都告訴人們現在是一個中國大國崛起的時代,而持續下行跌破10%的M2增速則不斷提醒人們今年是一個金融去槓桿的年份。這兩件事情看似毫無關係,但實際有著微妙而至關重要的聯繫。

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增速持續低迷,民粹主義興起,國際恐怖組織膨脹,區域性地緣持續緊張。從經濟學的角度,這是全球經濟存在的40-60年一輪的技術創新週期底部的特徵。技術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之一,當技術創新停滯一段時間後,經濟社會問題矛盾激化,靠財政貨幣刺激等手段難以化解。但恰是這樣的時期,孕育著下一輪技術週期,也孕育著國際經濟格局可能的大變局。把握好機遇的大國能夠成爲下一輪技術週期的領頭羊,實現國家實力的上臺階。

二戰前夕就是如此,全球經濟環境與當前最爲類似。經濟大蕭條後,經濟持續低迷,各國政府使出全身解數收效不大,社會矛盾激化,最終民粹興起,戰爭爆發。美國把握住了當時的歷史機遇期,吸引了大量國際一流的科學技術人才,實現了科技實力的全面超越,積極發展實業大量出口積累資本,成爲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頭羊。二戰後,美國的國家綜合實力全面超越英國,成爲世界第一強國。

您已閱讀14%(503字),剩餘86%(31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