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北歐經濟模式的優勢和不足

沈建光:北歐普遍強調工作舒適和倡導自由,勞動者依然能保持高度自律;北歐模式也並非理想中的烏托邦,此次北歐之行也難得遇見了另一面。

歐洲之行系列文章之六

北歐國家由於其經濟穩健、創新能力突出、社會福利水準高多年來備受推崇。筆者二十多年前曾在芬蘭留學,並工作過相當長一段時間,而後雖然工作地相繼轉到巴黎,法蘭克福、華盛頓和香港,但幾乎每年都會抽一段時間回到北歐,享受一下那邊閒適的時光。

今年歐洲之行,筆者到訪北歐企業,再度被當地經濟成長、創新企業林立以及北歐人在高福利的政策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所折服,讓筆者不斷的思索北歐經濟模式的優勢與精華。但同時,這次北歐之行也遭遇不快,斯德哥爾摩計程車肆意欺詐乘客、警察反而支持司機強迫乘客支付高昂車費,也讓筆者深感北歐模式也有不足。

您已閱讀9%(271字),剩餘91%(28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沈時度勢

沈建光,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前瑞穗證劵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赫爾辛基大學經濟學博士。少時曾求學歐美,希望縱橫四海,遊歷全球;如今重心迴歸中國,專欄立意審視中外經濟,建言宏觀大勢。曾任國際經合組織顧問和歐洲央行資深經濟學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芬蘭央行經濟學家,現亦爲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客座教授。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