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人民幣匯率政策下一步如何走?

劉利剛、餘向榮:人民幣單邊走強將轉爲雙向波動。在貿易摩擦升級、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人民幣強勢對出口負面影響更爲明顯。

自5月份中間價形成機制引入逆週期因子以來,人民幣進入了一段較長的持續升值通道。尤其8月中以來,升值步伐越走越快,僅9月前6個交易日,人民幣即對美元升值1.5%,對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籃子升值0.7%。中國人民銀行於9月8日宣佈,從9月11日起,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調整爲0。隨之,央行也取消了境外人民幣業務參加行在境內代理行存放存款準備金的要求。

央行政策調整有實際影響,更有信號作用。根據2015年10月頒布的規定,金融機構開展代客遠期售滙業務需繳納20%的零息外匯風險準備金,按前一個月的遠期售匯額計算。例如,8月銀行代客遠期售匯101億美元,準備金要佔用銀行約20億美元頭寸。最新美元貸款利率約爲2.46%,準備金意味著銀行遠期售匯的機會成本增加約49個基點(= 2.46% * 20%)。銀行將成本轉嫁給客戶,提高了企業遠期購匯的成本。因此,下調風險準備金至零有助於降低企業遠期購匯成本,恢復購匯需求,抵消人民幣升值壓力。簡單假設銀行代客遠期售匯恢復到「811匯改」前7個月的平均水準,即274億美元,這意味著銀行需多售匯約173億美元。

同理,爲防止跨境套利,央行於去年1月18日宣佈對境外機構在境內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執行正常存款準備金政策。按照16.5%的準備金率和1.2兆境外機構和個人人民幣存款總額(央行數據)計算,此舉將解凍約1950億的離岸人民幣資金。央行在過去兩年深受人民幣貶值預期之困擾,但其政策調整也發出了強烈的信號,即它並不願意看到人民幣持續的單邊升值。

您已閱讀32%(648字),剩餘68%(13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