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羣

建築大師對未來摩天大樓的宏偉抱負

人們的摩天大樓之夢似乎無法打消,那麼它是怎麼變化的呢?科技、氣候、安全和能源等問題又是如何影響它的?

從亞歷山大燈塔,到中世紀大教堂尖頂,再到聖吉米尼亞諾的托斯卡納塔樓,嚮往天空的建築總是不斷迴歸流行。

1913年在紐約落成的伍爾沃思大樓(Woolworth Building)是第一批現代摩天大樓之一,其建築師卡斯•吉兒伯特(Cass Gilbert)稱這種建築是「讓土地物有所值的機器」。不過,將高樓看作土地價值的產物的想法總是有問題的。在曼哈頓或許還算合理,但是在位於中西部大平原中間的芝加哥(摩天大樓的精神家園)呢?或者在沙烏地阿拉伯呢(馬上將有一座摩天大樓超過杜拜的哈里發塔(Burj Khalifa)成爲全球最高建築)?吉達塔(Jeddah Tower)高度超過1千米,定於2019年建成,它將進一步證明樓高與土地價值幾乎毫不相關。摩天大樓是一種慾望的表達。

倫敦「小黃瓜」(Gherkin)和紐約赫斯特大樓(Hearst Tower)的建築師福斯特勳爵(Lord Foster)表示:「你可以把一切事物合理化。但你沒必要非得追求高密度,看看倫敦最密集的社區,諾丁丘和肯辛頓。真的,建摩天大樓只是爲了好玩,它們更多是關於市民的驕傲。如果你將摩天大樓集中到一起,你可以立即實現城市性和密集性,創造出民衆認同。」

您已閱讀19%(506字),剩餘81%(21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