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之謎

由於純投資性客戶佔比較低,三四線城市房價短期尚有支撐,但受購買力約束和一二線城市房價滯漲影響,漲幅將逐漸收窄。

2016年「930新政」後,開封、徐州、蕪湖等三四線樓市開啓了「逆勢上漲」模式,至今累計漲幅均在20%以上,市場對三四線樓市的關注度驟然提高。那麼,三四線房價爲什麼會超預期上漲?「低庫存」和「棚戶區改造」是催生三四線樓市繁榮的核心原因嗎?

2016年「930新政」給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帶上了「緊箍咒」,尤其是隨著強二線城市陸續重回「限購限貸」,市場對樓市的預期逐漸轉入悲觀。當時比較流行的看法是,2016年三季度之前表現強勢的一二線城市房價有下行壓力,三四線城市受制於人口流出和產業凋敝等原因而難有起色。三四線的本地人不缺房,一二線資金也很難「非理性」地流入三四線(除了部分靠近北上廣深等城市的三四線衛星城),也就是說,一般的三四線樓市幾乎找不到新增需求。然而,與市場「一致預期」不同的是,不僅九江等庫存較低的三四線城市房價在「930新政」後加速上漲,泉州等去化週期高達30個月以上的三四線房價也開始快速攀升。

預期與事實相悖主要來源於對三四線購房客戶的錯誤「臆想」。「930新政」期間,市場認爲的購房客戶主要是「新增流入人口」和「一二線投資客戶」,但他們並非是2016年10月以來三四線城市的主流客戶。微觀調研結果顯示,推動這波三四線房價上漲的主要客戶來自於新三四線人口、鄰近的新核心二線人口、「逆都市化」者和返鄉置業者,購房目的歸爲純投資的客戶比例可能在20%以下,蕪湖、開封等城市的投資性客戶比例可能在10%左右。

您已閱讀22%(608字),剩餘78%(21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