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條約》(Treaty of Rome)的重要性在於,即便在簽約之際,德國和法國也沒有達成一致。德國想要共同市場,而法國更熱衷於新的原子能機構——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uratom)。波恩渴望廢除製造業產品關稅,巴黎決心保護其農民的收入。歐洲企業未來的實力取決於各方爲了達成妥協而擱置分歧的意願。
有一個在英國尤其盛行的說法是,歐盟始終反映了歐洲大陸兩個最大國家在利益和眼光方面的高度一致性。這解釋了所謂的「法德火車頭」取得成功的原因。
事實恰恰相反。德國人和法國人從一開始就在爭論歐洲的格局。在巴黎,一體化與構築防火屏障以防範強大的美國有關。對奉行大西洋主義的德國來說,歐洲提供了恢復國家統一的途徑,以及驅逐近代歷史「惡魔」的道路。
您已閱讀18%(316字),剩餘82%(14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