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服務這一行,「變革型」這個標籤到頭來往往褪色,變成「令人失望」。從西方的P2P貸款機構到中國新生的在線銀行,潛在的顛覆者有可能被尋覓新銷售管道的老牌機構拉攏。對中國的挑戰者來說,一個特別挑戰是當局可能阻止他們引發太多漣漪。
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公佈了2014年獲得正式批准的首批5家民營銀行截至今年9月底的結果。措辭相當令人鼓舞。當局稱讚新來者把金融服務帶到服務不足的經濟部門,如中小企業。數字也不錯。也許令人驚訝的是,雖然這5家銀行成立不久,但它們整體上是盈利的,即便只是勉強如此。資產也實現了快速成長,已達到近200億美元。
儘管有這些快速的進展,但是任何人如果希望中國銀行業發生重大變化都會失望。相對於中國銀行業超過30兆美元的資產基礎,新的銀行——包括騰訊(Tencent)支持的微眾銀行(WeBank),以及由阿里巴巴(Alibaba)旗下的金融附屬公司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持30%股份的網商銀行(MYBank)——在規模上微不足道。因此,它們對強大對手的影響迄今可忽略不計。沒人擔心它們將開始侵蝕老牌銀行的市場份額。就這幾家新銀行而言,貸款不到資產的一半;信貸創造迄今緩慢。
您已閱讀70%(503字),剩餘30%(2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