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收購

歐洲是中國眼裏的「新非洲」

芬蘭前總理斯圖布:中國幾十年來在非洲獲取原材料,如今開始在歐洲"掘寶」,收購各種企業。歐洲應如何應對?

中國人以耐心著稱。在那本中國歷史的書中,一個世紀只佔一頁篇幅。我們歐洲人就急躁得多。首先,我們哀嘆歐洲製造業工作崗位被中國偷走了。接著,我們操心中國人在非洲大肆採購原材料。如今我們正努力接受一個事實:中國正在收購各種各樣的歐洲企業。

歐洲不應抱怨。這都是全球化和資本主義的組成部分,這兩者正是支撐我們在過去100年取得經濟成功的兩根支柱。然而,既然中國可被視爲自由貿易和國家資本主義的捍衛者,我們應當密切關注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或者說目前正在發生什麼,並且相應地做出反應。

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在把非洲納入自己的供應鏈,從非洲獲取原材料,主要是石油和礦物。如今,中國正在歐洲挖掘這裏的「寶藏」:人才、智慧財產、市場份額、技術、品牌、成熟企業和價值鏈。

您已閱讀21%(321字),剩餘79%(12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