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時代的噪音

當臺灣創作者面對中國大陸

張鐵志:一個音樂界朋友說,臺灣有許多資深音樂製作人去中國大陸,畢竟錢多市場大,但許多人卻又回到臺灣。

一個音樂界朋友說,過去這些年,臺灣有許多資深音樂製作人去中國大陸,畢竟錢多市場大,充滿無限的可能,但是最後許多人卻又回到臺灣。理由是,大陸沒什麼好案子可以做。主流音樂工業更有興趣幫那些真人秀歌唱比賽的得獎者出專輯,因爲他們已經有高人氣,容易成功。這些公司沒有耐心培植好的新創作者。

主流音樂公司沒興趣培植創作者,對獨立創作的歌手來說,則是沒時間創作,一年到頭太多音樂節,錢賺不完,誰願意放棄唾手可得的銀子?於是我的一個民謠歌手朋友刻意去雲南,希望遠離繁囂,好好地靜下來創作與排練。

另一個臺灣建築界的朋友在多次去中國擔任評審後感嘆說,中國現在非常國際化。年輕建築師現在太多機會、太多資源,尤其他們現在都放眼世界,希望成爲世界建築地圖上的新星。相對的,臺灣的年輕建築師連在臺北都沒什麼案子,只能在臺北以外的其他城市,乃至比較鄉村的地方,去實踐自己的夢想。

您已閱讀23%(374字),剩餘77%(12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時代的噪音

張鐵志,臺灣文化與政治評論人,歷任「報導者」共同創辦人兼總主筆、香港《號外》雜誌總編輯、《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總主筆、《週末畫報》主筆、《數位時代》首席顧問。著有《聲音與憤怒》等書。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