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

青蒿素面臨抗藥性 抗擊瘧疾亟需新藥

李時珍提出利用青蒿治療瘧疾四個世紀後,青蒿素仍是對抗瘧疾的主要武器。令人擔心的是,寄生蟲正對青蒿素產生抗藥性,爲此,製藥公司競相著手開發替代性新藥。

中國獲得首個諾貝兒生理學或醫學獎(Nobel Prize)花了419年時間。去年,85歲的藥學家屠呦呦因在上世紀70年代開發用來治療瘧疾的青蒿素(artemisinin)贏得諾貝兒獎。

她在翻閱治療瘧疾的傳統中草藥文獻後注意到了青蒿素的潛在價值,青蒿素是從青蒿(Artemisia annua)中提煉出來的。

用青蒿治療瘧疾的記錄至少可追溯到1596年,當時中國醫藥學家李時珍建議,患者應把青蒿代茶飲。

您已閱讀11%(199字),剩餘89%(16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