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意外,你的人生註定和另一撥人是兩條平行線,永遠不會相交。但誰能想到,互不搭界的各自喜事,卻能夠讓八輩子不會打交道的人,不僅交集,而且衝突。這樣的戲劇主角,前一段日子是曬娃曬得幸福難掩的范瑋琪Vs.看閱兵看得興奮難抑的一羣人,這一次是獲大獎的屠呦呦Vs.辦大婚的黃曉明。
據說,屠呦呦的性格特點是隻證明自己做了什麼,不攻擊別人沒做什麼。不幸的是,屠呦呦的這種個人偏好仍然擋不住好事者把她變成攻擊符號。忽然間,屠呦呦先前受到的所有委屈、不公,似乎找到了發泄的對象。罪魁禍首原來是黃曉明,是捧紅黃曉明們的媒體和看《中國好聲音》的人們。
在一篇《黃曉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敵一場秀?》熱文中,有許多驚世駭俗的觀點,比如:「當歐美的孩子,在假期去博物館、去參加科普活動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卻在看《中國好聲音》,去聽各種演唱會,去機場追星!」又比如:「讓我不禁以爲難道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是靠演藝圈推動的嗎?」但真正亮瞎我眼的是這樣一句話:「讓我不禁以爲難道中國夢要落到『戲子』身上嗎?」——沒錯,刺痛我的是這樣一個稱呼:「戲子」!
您已閱讀13%(462字),剩餘87%(30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