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有關中國經濟與金融市場資訊比較混亂,政策方向的討論也存在比較大爭議,這導致了一些奇特的現象:如一季度中國經濟開門紅,但民間投資增速幾乎腰斬;寬鬆貨幣政策下,債券違約與取消發行頻頻出現;去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到「三去」任務中,去槓桿變成了債轉股最後的晚餐,去產能又強調企業不破產保就業,去庫存也演變成一二線高房價。種種矛盾現象背後,有質疑聲音認爲,中國政府是否不準備堅持市場決定作用這一原則?改革是否會走回頭路?
在筆者看來,近日習近平考察小崗村釋放的政策信號,似乎可理順當前模糊的政策預期。小崗村在中國改革開放史上絕對具有歷史性的意義。1978年小崗村村民敢爲天下先自發開啓「包產到戶」行動,並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形式推廣到全國,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此次習近平考察小崗村,強調「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實際上表達了繼續改革的決心。
那麼,既然改革方向不會發生轉向,如何理解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上述矛盾情況,特別是去產能、去槓桿目標在執行中的弱化?
您已閱讀23%(435字),剩餘77%(14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