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鋼堅強」:中國經濟的非理性標籤

周浩:從股市到螺紋鋼,金融市場邏輯並未變化,市場賭性也十分明顯。「鋼堅強」成爲一個獨特現象,政策主導、投機猖狂及市場浮躁成了時代典型經濟標籤。

螺紋鋼期貨的暴漲,成爲當下研究中國經濟的一個最好切口。

年初以來,螺紋鋼期貨已經暴漲60%,成爲當之無愧的市場之王,暴漲的同時,資本大鱷紛紛進駐,成交量也顯著放大。從螺紋鋼期貨的開倉數量來看,目前的暴漲趨勢與合約數量呈現同比例上升,與去年股市的瘋狂上漲時的資金走勢大致相同。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一輪典型的資金推動行情,而從開倉量來看,新增資金大規模進場也十分明顯。不幸的是,與任何一個金融市場的泡沫形式類似,這樣的暴漲必然帶來大規模的財富重新分配,多數資金的下場仍將是止損出局。

從股市到螺紋鋼,整體來看,中國金融市場的邏輯並沒有發生變化,市場資金的賭性也十分明顯。這給政策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從歷史上來看,每一次金融市場的爆炒都會吸引相關監管政策的收緊,一般先期政策都是上調交易費用,但早期政策的效果都十分有限,甚至會起到助推作用——市場解讀爲短期利空出盡,最終會採取限制交易量等手段。伴隨著市場波動加大,市場中多數資金會出現短期深套,最終市場以暴跌收場。而總體來看,政策週期會落後於市場週期,而「政策滯後」也往往無辜成爲被詬病的對象。

您已閱讀30%(466字),剩餘70%(10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