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尚街

國際藝術界的「南韓風」

南韓藝術近年屢獲國際認可。南韓單色畫在拍賣中屢創佳績,藝術家摘得威尼斯雙年展大獎。90年代南韓藝術家更是贏得了西方主流社會認可,併成時尚。

西方藝術界對南韓藝術家早已青睞有加。1997年,在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Lee Bul因她的裝置藝術作品「Majestic Splendor」幾乎一夜成名,她用寶石裝飾死魚,設計出閃閃發光又發出腐朽之氣。2008年這家博物館展出了Jung Yeon Doo指導的一部85分鐘的紀錄片,講述一個藝術家想在太白峯尋覓驚人的視角,但無功而返的故事。2012年,《Art+Auction》雜誌提名他爲全世界50個最具發展潛力和價值的藝術家之一。與此同時,Tate Liverpool藝術館2010年舉辦了南韓影像藝術之父Nam June Paik的回顧展,2012年他又在Tate Modern美術館與南韓籍紐約影像表演藝術家Sung Hwan Kim合作,開始創辦實驗空間The Tanks。

南韓藝術家IM Heung-Soon因紀錄片Factory Complex,介紹南韓紡織女工的故事,贏得了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頒發給新銳藝術家的銀獅獎。儘管46歲的他已經不再年輕,但在2015年他獲得了國際認可,他的另一部紀錄片Reincarnation,講述越南和伊朗戰爭中倖存的女人的故事,分別在沙迦雙年展和紐約現代藝術館展覽。

南韓「單色畫」流行於西方藝術界

您已閱讀17%(525字),剩餘83%(26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