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幾年前初到香港的時候,我對銅鑼灣滿大街的「理財」字樣頗覺有趣,從ATM機邊上的「自助理財」,到銀行櫥窗裏的「卓越理財」和「公司理財」,再到保險公司從業人員名片上印著的「理財顧問」或「理財規劃師」頭銜等等,都讓我體會到「理財」作爲一個行業,對於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性。
「理財」,幾乎可以包括和打理錢財相關的所有活動,例如開立一個銀行戶口,辦一張信用卡,按揭貸款買房子,買保險,存錢給孩子唸書,攢錢養老,炒股票,買基金,買個短期信託產品或者資管產品,長期投資不動產,乃至投資各種另類投資產品,稅務規劃,遺產規劃等等,不一而足。
而在當下的語境之下,無論是一個銀行的櫃面職員,或是一個代理保險公司的保險代理人,還是法理上代理客戶的保險經紀人,擬或是所謂的獨立第三方的顧問,但凡是和處理客戶的錢或財務相關問題的專業或非專業的從業人員,都可以美其名曰投資顧問或者理財顧問、理財規劃師,乃至更加「高大上」一些的註冊理財規劃師、國家理財規劃師、國際金融理財顧問、獨立理財顧問、私人財富管理師、私人銀行家等等,而許多國外和國內的行業機構也開發出相關的理財專業認證考試,頒發證書,爲從事代客「理財」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增信。
您已閱讀13%(506字),剩餘87%(35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