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財富管理

資助哥倫布是糟糕投資?

FT專欄作家哈福德:巴菲特曾經說過,如果當年伊莎貝拉女王把資助哥倫布的錢拿去投資,她的繼承人現在將坐擁超過任何一位現代富豪的財富。果真會如此嗎?

1963年1月,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把以下頑皮觀點寫到了他寫給投資夥伴的信中。「我從不可靠的來源得知,伊莎貝拉(Isabella)女王資助給哥倫布(Columbus)的航海費用大約爲3萬美元。」

的確這並不靠譜;1492年美元還沒問世。但我們明白他的意思。巴菲特接著稱,這次航海可能會被視爲「至少是對風險投資比較成功的利用」,但如果伊莎貝拉女王把這3萬美元投資於複利爲4%的資產,那麼到1962年,這筆投資的價值將升至2兆美元。爲她的繼承人著想,或許伊莎貝拉原本應該對哥倫布說不,然後在15世紀找到一筆相當於被動指數基金的投資。

我在瀏覽《福布斯》(Forbes)最新億萬富翁排行榜時,回想起了巴菲特的這一「思想實驗」。排在榜單前面的億萬富翁都不是通過簡單的一代又一代人累積家族財富而取得現在的地位的。列在該排行榜前5位的是比爾•蓋茲(Bill Gates)、阿曼西奧•奧特加(Amancio Ortega)、巴菲特、卡洛斯•史林(Carlos Slim)和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他們都是某種形式的企業家。經濟學家卡洛琳•弗洛恩德(Caroline Freund)和莎拉•奧利佛(Sarah Oliver)表示,依靠繼承財富上榜的億萬富翁數量已從20年前的55%降至現在的30%。

您已閱讀27%(560字),剩餘73%(14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臥底經濟學家

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是英國《金融時報》的經濟學專欄作家,他撰寫兩個欄目:《親愛的經濟學家》和 《臥底經濟學家》。他寫過一本暢銷書也叫做《臥底經濟學家》,這本書已經被翻譯爲16種語言,他現在正在寫這本書的續集。哈福德也是BBC的一檔節目《相信我,我是經濟學家》(Trust Me, I’m an Economist)的主持人。他同妻子及兩個孩子一起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