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2016中國兩會

從治道審視中國金融危機風險

人民大學教授毛壽龍:中國金融危機發生與否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金融市場的治理結構以及治道變革。雖然目前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沒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危機,但其治理結構自身就是危機,因爲它扼殺了市場的發展。

中國會爆發金融危機嗎?這是一個熱點問題。在我看來,僅就股市而言,2015年6月至今,幾乎可以認定已經發生金融危機。因爲上證綜指從最高點5178點下降到了最低點3000點以下。但是,爲什麼大家並不認爲中國發生了金融危機呢?這是第一個問題。

中國一定會爆發金融危機,這個觀點一度滿城風雨,過去很長時間來,都有人在預測。當前預測其理由更加充分,因爲目前中國面臨著大規模信貸擴張、貨幣超發、大規模生產能力過剩,還有大規模的政府和企業負債。這些因素,在一些人看來,仍處於中國政府的調控能力之下,但對危機論者來說,已足以導致中國爆發金融危機。而且隨著市場的發展,中國政府的調控能力已經下降,不可能阻止金融危機的到來。

不過,在我看來,這些因素可能是危機的原因,也可能是金融市場的發展機會。從現實出發,首先,凡是產生資產泡沫之地(例如房地產市場),都是好地方。房地產危機可能導致市場崩潰,但一般過幾年就會恢復,而且超過原來的市場。而且凡是房地產價格虛高之處(資產泡沫嚴重的地方),都是金融市場發展良好,遍地資產公司的地方。紐約、倫敦、香港和杜拜是如此,甚至中國的北上廣,也是如此。

您已閱讀11%(481字),剩餘89%(40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