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的「印度製造」似乎對於國人仍有些陌生,但印度牌「跨國公司CEO」已在國內廣爲人知。去年8月,在印度出生長大的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成爲谷歌CEO,正式加入印度裔「全球CEO」俱樂部。這個俱樂部除了谷歌外,還有微軟、百事、萬事達、諾基亞的現任CEO以及跨國銀行巨擘花旗集團和德意志銀行的前任管家。標普500指數所涵蓋的500家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國企業中,印度裔的CEO人數緊跟美國人,位居第二。
我國商界精英納悶爲何跨國公司偏愛印度人。很多分析認爲英國的殖民統治遺產,尤其是英文的普及和對西方文化的瞭解,是成就印度CEO的主要原因,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英國的殖民地不僅限於南亞,非洲、中東、東南亞也有許多國家曾被英國殖民 (固然英國的殖民地的政策並非一致),英語也很普及,也很瞭解西方文化,爲什麼偏偏印度盛產全球CEO呢?細心研究會發現,以上7位備受世人矚目的印度裔商界領袖6位來自位於印度教種姓制度最高級的婆羅門,剩下的一位是錫克教徒。2012年印度著名學術期刊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這個約佔印度總人口5%的最高種姓控制了印度1000強企業董事會的44.6%,並在政府、司法和立法機構有巨大影響力,例如從1950到2000年的50年間,47%的首席大法官屬於婆羅門 (但影響力正在隨著政府「保留政策」比例的提高下滑,現行政策規定40~50%的政府崗位和政府資助的大學學生席位應留給低種姓、貧窮或身份低微的羣體)。
按照對印度社會影響深遠的種姓制度,位於頂端的婆羅門掌握神權,幾千年來他們的職責之一就是學習印度教經典《吠陀經》,並教授吠陀。雖然印度成年人識字率僅爲71.1%,只有8.15%的印度人爲大學生,但是婆羅門的識字率爲84%,大學生比例爲39%,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準。婆羅門家庭可能貧窮,就像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一樣,但是他們曾有很好的教育傳統,與大多數其他貧窮家庭不同的是,上不上學從來不是一個問題。他們的父母從小就教育說「你是婆羅門,你一定能行」,這種與生俱來的自信和後天大家不斷的鼓勵對他們後來的成功有很大的正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