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企業去槓桿:難存僥倖

德國商業銀行周浩:企業負債的上升加大整體經濟下行壓力,這意味著整體經濟增速仍將繼續放緩;中國貨幣和財政政策必須保持「雙寬鬆」來減緩減槓桿過程中的痛苦。

中國的公司債務問題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按照國際結算銀行(BIS)的估計,到2015年第二季度底,中國的非金融企業的債務佔GDP的比重 超過160%,這樣的水準顯著高於歐洲和日本將近110%的水準,也遠遠高於美國和 英國大約70%左右的水準。而即使在新興市場國家,中國的企業債務率也明顯高於印度(50.1%)、巴西(75%)和俄羅斯(57%)左右的水準。

縱向比較來看,從2008年至2015年第二季度,中國的非金融企業債務佔GDP的比重從當年的98.7%上升至2015年第二季度底的163.1%,上升的幅度也十分迅速。因此,從任何角度來看,中國的企業債務上升速度都應該引起市場的關注。

在儲蓄率處於高位以及資本流入的大背景下,先前市場對於企業債務高企仍然心存一絲僥倖,但在人民幣貶值、人口結構老化以及資本流出的「新常態」下,企業債務帶來的風險也越來越顯著。

您已閱讀18%(377字),剩餘82%(17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