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新常態所需的企業家精神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壽龍:新常態是要建立一個公共治理的權利秩序,來支撐市場秩序的常態化發展。爲此企業家須關注治理秩序的擴展,以降低治理意義上的風險。

我最近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個時代的企業家應該是什麼樣的企業家,如何把自己做好,如何適應新常態?中國經濟經過了30多年的高速成長,這個高速成長應該是「非常態」的,因爲在中國歷史上那麼高速的經濟成長,實際上是沒有過的,整個人類歷史上也不太多,僅幾個地區在一些特定的階段曾經有過。在非常態的時期,產生了很多非常態的企業家,也出現 了非常態學者。從某個意義上來講,非常態的學者與企業家相比成績較差。在非常態時期,學術沒有獲得非常態的發展,至少目前中國還沒有得諾貝兒經濟學獎的。當然學術和經濟有差異,得諾貝兒獎需要幾十年時間的積累。

所以,我們所說的新常態,和過去的老常態、非常態有很大的關係。從經濟上來說,所謂的新常態,就是說高速成長時期過去了,應該會逐步進入一個緩速成長時期——如果不是低速成長時期的話。在這個成長時期裏,企業家應該怎麼樣?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理解一下過去老常態和非常態時期企業家的遭遇。我個人從治理秩序的角度來探討一下。

根據現實的觀察,我們可以看到,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秩序裏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份,最小的身份就是你身邊的人和你在一起。那是一種沒有什麼好選擇的狀態:你選擇你的家人、朋友,往往是你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碰到一定的人,然後又生了一些孩子。所以實際上這是一個比較原始的秩序,或者說比較小規模的社會。老婆孩子熱炕頭,過過日子,一幫朋友天天喝酒暢聊。這種日子很愜意,但是這種日子過久了沒有出息。

您已閱讀9%(606字),剩餘91%(59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