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轉向亞洲

中國使印度「轉向美國」?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美國並非唯一正在亞洲進行戰略調整、以應對中國崛起的國家。也許我們應該談論一下亞洲、尤其是印度「轉向華盛頓」的戰略。在莫迪的領導下,印度正在成爲一個開始重塑亞洲均勢的大國。

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的「轉向亞洲」(pivot to Asia)戰略曾深受媒體詬病。在這位美國總統提出該戰略之際,中東正需要更密切的關注。人們的疑慮應該會隨著本週達成的一項跨太平洋貿易與投資協定而有所減輕。雖然仍有種種障礙需要跨越,但環太平洋地區12個國家達成的這項協議體現了地緣經濟的力量。

透過望遠鏡的另一端,可以看到另一番景象。美國並非唯一一個正在亞洲進行戰略調整、以因應中國崛起的國家。也許我們應該談論一下亞洲的「轉向華盛頓」(pivot to Washington)戰略。

在參加由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和德國羅伯特•博世基金會(Robert Bosch Foundation)組織的爲期一週的印度調研期間,我想到了這一點。此行中安排了許多與政治家、政策制定者及學者的會面,目的是要弄清楚「印度在想什麼」。對許多歐洲人來說,答案無疑令人沮喪。印度人或許會購買德國的工程技術、法國的飛機,但大國政治博弈中,歐洲只是扮演一個小角色。人們認真思考的是中國和美國:前者被視爲威脅,而後者私下被看作一個不可或缺的盟友。當然,這兩件事是相互關聯的。

您已閱讀28%(519字),剩餘72%(13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菲力普•斯蒂芬斯

菲力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目前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副主編。作爲FT的首席政治評論員,他的專欄每兩週更新一次,評論全球和英國的事務。他著述甚豐,曾經爲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寫傳記。斯蒂芬斯畢業於牛津大學,目前和家人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