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美國環境保護署指控福斯汽車所售部分柴油車安裝了專門應付尾氣排放檢測的軟體,可以識別汽車是否處於被檢測狀態,繼而在車檢時祕密啓動,調控所排放的尾氣。這樣一來,它們在車檢時能以「高環保標準」過關,而在平時行駛時卻大量排放汙染物,最大可達美國法定標準的40倍,危害公衆健康。
如今,全球主流車款的車體每隔五到十年會變長三到五釐米,日漸龐大寬鬆的身軀裏還得裝入越來越多的新潮設備、豪華內飾,而相應地,其發動機排量卻沒有加大甚至有所減小,動力卻有明顯地增加,綜合性能一代勝過一代,更加主要的是——油耗也在不斷降低、排放也越來越清潔……汽車技術的飛速進步給駕乘帶來越來越多的舒適與方便,然而德國大眾柴油車尾氣排放造假事件揭示出了一個在業內諱莫如深的事實——某些貌似巨大的進步只是紙面上的,實際應用完全不是一回事。
此次大眾尾氣排放造假事件爆發後,各方面的評論大體有四種——道德派,譴責大眾這樣的強勢企業依靠投機取巧來賺取更大的優勢;技術派,分析柴油發動機在改善排放方面已經面臨技術的極限,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剛剛離職的大眾總裁文德恩等諸多業內人士纔會不斷公開抱怨排放標準的嚴苛;經濟派,分析大眾危機對於德國製造的損害、公司股東的損失、誰可能從中獲益、大眾鉅額罰款的可能性乃至文德恩的鉅額退職費用;八卦派,分析這一事件的幕後黑手在於做空大眾、車壇各大公司間的恩怨乃至來自保時捷家族的前大眾總裁皮耶希對於大眾的影響力會因此增強等。
您已閱讀42%(610字),剩餘58%(8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