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法

中國網路安全法草案的外揚與內抑

對外經貿大學檀有志:中國網路安全法草案試圖對外宣示網路空間主權,對內雖有言論自由風險,但從化解「九龍治網」頑疾來看,從「無憑無據」到「有法可依」已值得鼓勵。

2015年7月6日,中國人大網將先前不久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初次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草案)》(以下簡稱爲《草案》)全文對外公佈,限期一個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此舉隨即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尤其是這份草案中一些關涉網路空間主權與網路言論自由等方面的條款更是激發了社會各界的高頻熱議。

《草案》從立法宗旨到適用範圍、從國家網路安全戰略制定到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保護、從監測應急到法律懲處等諸多方面都進行了十分具體的制度設計。《草案》作爲中國在網路安全立法領域邁出的「里程碑式」一步,可以從對外、對內兩個維度加以審視。

對外宣示網路空間主權,參與國際規則制定

您已閱讀7%(287字),剩餘93%(40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