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股市

中國股市暴跌:不是危機卻是預警

清華大學李稻葵:中國股市暴跌向中國政策制定者敲響了警鐘,金融市場需要小心謹慎的監管,向缺乏經驗投資者提供過分慷慨的保證金貸款的行爲尤其危險。從中國股市暴跌中能夠學到的最根本教訓是上市股票必須具備高質量,而其關鍵則在於法治。

在全球大多數經濟體裏,股指在短短三週裏下跌30%無疑都會被視爲是一場危機,當然,近期中國股市暴跌(從高點下跌32%)也在中國國內引起了極大擔憂。

實際上,我獲悉中南海(相當於美國白宮)的當家人在股市暴跌後那個週末顧不上休息,馬不停蹄地研究救市策略。然而,歸根結底,這並不是一場真正的「危機」,而是一次引起恐慌、具有啓示意義的消防演習。中國股市在短期內企穩的可能性非常大。

與2008年秋季華爾街的交易混亂時期和1997年泰國的金融恐慌相比,本次中國股市下跌30%算不上一場真正的危機。爲什麼呢?首先,與美國和泰國相比,中國股市與國內整體金融體系的聯繫要弱得多——這個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的仍然是商業銀行。

您已閱讀13%(299字),剩餘87%(19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