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

堵槍眼的蘇聯英雄可靠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蘇聯當局之所以製造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是由於蘇軍始終在質量、訓練和素質上處於劣勢,宣傳犧牲精神正好可以彌補這個短板。

我們是在一個個「英雄人物」的注視下長大的,經由「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薰染,幾乎每一個生活在新中國的年輕人,心裏都有一個「英雄夢」:爲革命奉獻或獻身,進而一舉成名,享受英雄的榮耀。最好不用去死,就能獲得這一切;真要去死亦可——若我能在天上感知自己的存在,那個時候,我們以爲不朽就是不死,一個人活在千千萬萬人心中,而他還能感知這一切,那這豈不是太幸福了麼?設想著與壞人作鬥爭,撈公家的電線杆子,攔驚馬,扶老大娘回家,……唯獨沒想過堵槍眼。黃繼光讓我們知道了世界上還有別一種犧牲,當時中蘇交惡,我們不知道他其實是效仿蘇聯英雄馬特洛索夫的。

爲撰寫《歷史課本中的韓戰》一文,我特意拜會了黃繼光的「老師」。

《普通一兵——亞歷山大•馬特洛索夫》系蘇聯作家帕•茹爾巴著,1952年5月由設在北京的時代出版社出版。在這部紀實小說裏,作家爲讀者描述了堵槍眼英雄馬特洛索夫最後的畫面。

您已閱讀9%(382字),剩餘91%(36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