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條理由告訴我們,儘管本月出現大幅調整,中國經濟也出現結構性下滑,但現在還無需看空中國股市。但指望中國2兆元人民幣的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產生貨幣奇蹟並不是理由之一。
這一置換是一種合理的金融工程。通過將高成本短期貸款換成成本較低、期限較長的債券,中國降低了其快速累積的債務對金融穩定和經濟的威脅。但據朗柏德街研究所(Lombard Street Research)的估計,中國非金融債務與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已從2008的約150%躍升到了2014年的240%。
但一些人認爲這一操作與其他央行實施的量化寬鬆項目類似,實在是不著邊際。任何被量化寬鬆的說法引誘,期望這次債務重組能夠刺激成長的人,都將大失所望。
您已閱讀22%(306字),剩餘78%(11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