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歐元區

Nasty surprises lurk in the eurozone’s debtor paradise
歐元區變成「債務人樂園」


FT專欄作家普倫德:在歐元區,極端貨幣寬鬆政策遭遇正統財政理念,結果是債券稀缺,以至於投資者要爲貸款給政府的「特權」買單,這使歐元區越來越像是債務人的樂園。

Quantitative easing in the eurozone is different. Its hallmark is the advance of negative interest rates and negative bond yields across the continent. That did not happen in the

歐元區的量化寬鬆政策有所不同。其特點是整個歐洲大陸出現負利率和負債券收益率。英國和美國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爲在美聯準(Fed)和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啓動各自的債券購買計劃時,這兩個國家運行著鉅額財政赤字。因此它們巨大的債券發行規模足以讓債券收益率保持正值。

您已閱讀6%(318字),剩餘94%(53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