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歐洲面臨比希臘更大的悲劇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希臘總理出訪莫斯科或許折射了希臘的麻煩,但也折射出整個歐洲的缺乏自信和意見分歧。

希臘總理亞歷克西斯•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此次莫斯科之行講述了兩個悲劇故事。第一個是關於希臘在歐洲國家大家庭中岌岌可危的地位,這個悲劇眼下正危險地走向結局;第二個悲劇不僅是關於歐元、而且是關於整個歐洲一體化的未來,儘管這個悲劇尚在慢慢展開,但是故事脈絡已經預示了一個災難性的結局。

不出所料,這位希臘總理受到了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的盛情款待。這位俄羅斯總統對烏克蘭展開的報復性攻擊,致使其政權脆弱到了克里姆林宮所有人都不敢承認的地步。普丁迫切需要削弱歐盟的制裁當局。共同的宗教信仰——東正教(Orthodox Christianity),雅典空氣中瀰漫的左翼懷舊主義,以及最重要的——希臘目前絕望的孤立狀態,使希臘成了莫斯科分治之策的理想目標。

除了收到幾句溫暖的問候外,很難看出齊普拉斯還能得到什麼來讓國內的支持者高興起來。對數年後建設一條天然氣管道的承諾?與希臘從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獲得的資金相比,莫斯科能夠提供的任何援助都會顯得微不足道。無論普丁做什麼,也不可能減輕希臘脫離歐元區的痛苦。

您已閱讀25%(475字),剩餘75%(14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