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歐元區

歐元區變成「債務人樂園」

FT專欄作家普倫德:在歐元區,極端貨幣寬鬆政策遭遇正統財政理念,結果是債券稀缺,以至於投資者要爲貸款給政府的「特權」買單,這使歐元區越來越像是債務人的樂園。

歐元區的量化寬鬆政策有所不同。其特點是整個歐洲大陸出現負利率和負債券收益率。英國和美國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爲在美聯準(Fed)和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啓動各自的債券購買計劃時,這兩個國家運行著鉅額財政赤字。因此它們巨大的債券發行規模足以讓債券收益率保持正值。

相比之下,在歐元區,極端貨幣寬鬆政策遇上了正統財政理念。結果是:歐元區債券非常稀缺,以至於投資者要爲貸款給政府的「特權」買單。鑑於歐元區估計已有1.5兆歐元的債券收益率爲負,該地區似乎越來越像是債務人的樂園。即便在負債最嚴重的國家,債務與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似乎也在可控範圍內。償付能力的定義仍懸而未決,因爲債務負擔正通過更長期限的貸款獲得再融資。債權人正變成輸家,儘管至少有一個重要例外:固定收益養老金計劃的成員。

實際上,養老基金負債是員工貸給擔保企業的長期貸款,以基金資產爲擔保。只要企業具備償付能力,投資回報率就與員工沒有半點關係。這些貸款的回報率不受市場波動影響,因爲它是根據薪資確定的。資產負債匹配的趨勢對他們有利,因爲期限匹配且回報穩定的一個政府債券組合,可保證在應付養老金福利時及時給付,而不管債券收益率怎麼變化。

您已閱讀38%(509字),剩餘62%(8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