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測試

銀行業壓力測試成了公開秀

FT專欄作家邰蒂:幾年前當美國政府宣佈對幾家大型銀行啓動壓力測試時,這一舉動似乎是神來之筆。如今,壓力測試的作用卻受到質疑。

2009年,當美國政府宣佈對國內幾家最大的銀行啓動壓力測試時,這一舉動似乎是神來之筆。當時,美國金融體系剛從危機中蹣跚走出,投資者對美國銀行業的健康狀況失去信心,而納稅人則對被要求爲華爾街紓困滿腔怒火。通過進行壓力測試——對銀行賬面進行詳細的公開審查——美聯準(Fed)營造了一種透明問責的氛圍。這即刻幫助提振了市場情緒,(或多或少)減輕了公衆的憤怒。

該操作獲得成功,促使美國官員開始敦促歐洲也進行公開的壓力測試。(令人遺憾的是,歐洲沒有聽取該建議——直到最近纔有所轉變。)

儘管2009年的壓力測試起到了作用,但政策制定者如今面臨著另一個問題:壓力測試是否已經失去作用?如果你問問多數華爾街高級銀行家的話,他們很可能會大喊「是」。

您已閱讀19%(315字),剩餘81%(136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