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測試本身也應該接受「壓力測試」。如果政府撤銷對其非存款債務的隱性或顯性擔保,那些通過了歐洲金融監管機構壓力測試的銀行,能夠爲自己融得足夠資金嗎?所有銀行都應單獨接受這種進一步的測試,而那些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銀行則應作爲一個整體接受測試。測試結果將顯示出,歐洲銀行在不靠公共補貼維持存續方面有多大的進展。我估計,進展不大。
壓力測試的概念源自於用於確保複雜工程結構堅固性的工序,它分爲三個階段。首先,在比可能遭遇的情況遠爲嚴苛的條件下,測試每個部件;隨後,對系統設計進行審覈,以確保即使多個元件同時損壞,也不會危及整體結構的完整性;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用遠遠超出閱歷範圍的結果,來測試整個系統。你不要問:「這座橋是否經受得住狂風?」而應該問:「它能否經受得住比過去一百年來當地最大陣風更猛烈的大風?」
金融行業能夠從中得到很多教訓,但沒有跡象表明它們吸取了教訓。銀行壓力測試的負面想定,遠未超過閱歷或預期的範疇,只與均值水準相去不遠。由於政治家斷定主權違約不會出現,這種情形沒有被納入考慮範圍。不過,他們倒是考慮到了煩人的市場或許不相信上述說法的可能性。銀行中任何一位風險管理人士,如果沒有考慮到遠比壓力測試中更爲極端的情形,都應該遭到解僱。
您已閱讀41%(523字),剩餘59%(7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