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壓力測試

自欺欺人的壓力測試

FT專欄作家明肖:歐洲銀行壓力測試的整個機制是爲了迎合結果設置的,只有不管怎樣都必須重組的銀行纔會通不過,其結果可以說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你試圖用歐盟(EU)在銀行壓力測試中使用的同樣方法,來檢測汽車或兒童玩具的安全性,那你會被送進監獄的。何以見得?原因很簡單:整個測試機制就是爲了迎合結果而設置的。壓力測試的目的,就是確保只有那些不管怎樣都必須重組的銀行纔會通不過測試。

與此同時,這個看似巧妙的方法是爲了向外界證明,銀行體系的其它部分仍很健全。這種自欺欺人之舉,目的是假裝歐盟在解決問題,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要判斷這一策略是否有效,目前還爲時尚早。但從上週五夜間來源可靠的各方反應來看,我猜測是無效的。人們的期望並沒有多高,可歐盟連最低的期望都未達到。

您已閱讀16%(260字),剩餘84%(13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