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書評:從全球產業鏈看中非貿易

「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編輯劉琴:中非交往是市場經濟體制在世界範圍內傳播擴張的必然,唐曉陽在書中預測,高能耗、高汙染的製造企業有可能從中國轉移至非洲。

數百年來,什麼力量在迫使世界做出改變?《中非經濟外交及其對全球產業鏈的啓示》一書認爲,「是資本擴張的本性與機械化生產的大結合。」

按照該書理論分析,中國無論是被迫打開國門的「鴉片戰爭」,還是主動融入世界的「改革開發」,都是資本擴張和全球產業鏈延伸的結果,中國正在推行的「走出去」戰略更具體而生動地演繹著這一規律。

「看待中非交往不能單從兩國著眼,而應該將視角置於全球現代化與工業化的大潮背景下,從全球產業鏈的角度來觀察。」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曉陽在書中說,「中非交往可以視爲全球市場經濟發展的新階段。」

您已閱讀13%(257字),剩餘87%(16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