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的通貨膨脹與貨幣政策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鄒至莊:通貨膨脹與央行能否實行合適的貨幣政策有關。今後中國的貨幣政策有賴於央行制度改善,如推進利率市場化。

自從2008年美國經濟不景氣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當然受到影響,但是影響不算太大。中國受到了出口減少的影響,實際GDP成長速度慢了。從2010年到2013年GDP的成長率分別是10.4%、9.3%,、7.7 %與7.7%。這幾年以商品零售價格計算的通膨率分別是3.10%、 4.90%,、1.99%與1.40%。爲了增加宏觀經濟的總需求,中國前總理溫家寶在2008至2009年增加了政府財政支出約達四萬億元人民幣,來維持GDP成長。從2008年到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實行放鬆的貨幣政策,2008年11月把存款利率從0.72%降至0.36%。中國人民銀行屬於中國國務院,貨幣政策與財政策可以互相聯繫,分工合作。對比之下,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獨立於行政部門,雙方合作有賴於聯邦儲備銀行決定貨幣政策時設法與財政政策配合。

貨幣政策和通貨膨脹關係如何?本文的目的是回顧中國通貨膨脹的歷史、解釋通貨膨脹發生的原因和說明中國人民銀行實行的貨幣政策。

1980年代,中國通貨膨脹問題發生。從1984年到1989年,零售價格指數從1.177增至2.034,原因是貨幣供應在這幾年增加了太多。從1984年到1989年,流通中貨幣M0從482億增至2099億。從1993年到1994年通膨又發生,零售價格指數從2.549增至3.102。流通中貨幣M0從4746億增至5729億元。通膨的原因也是貨幣供應增加得太多。當這兩次通膨發生時,中國人民銀行沒有實行適當的貨幣政策。

您已閱讀43%(622字),剩餘57%(81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