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關係

FT社評:印度應把握趕超中國良機

預測印度經濟增速超越中國的說法已多次落空,但如今樂觀的國內支持率和經濟形勢,讓印度總理莫迪再次面對良機。能否充分挖掘印度經濟潛力,考驗莫迪的改革魄力。

世界銀行(World Bank)最近發表預測,作爲亞洲新興市場大國之一的印度,經濟成長率將超越另一新興市場大國——中國。這是個老掉牙的預測,如果此次得以應驗,那麼正確的反應大概是:也該到時候了。在中期內,印度成長率超過中國可能主要反映出兩國在經濟週期中的相對位置,但假如印度想在長期內維持這一地位,就需要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領導下的印度政府在自由化改革中做得跟說得一樣好了。

事實上,印度經濟增速超過中國成爲新奇觀點,是對印度過去幾十年政策制定的控訴。印度所處的發展階段比中國早得多(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印度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是中國的一半),追趕潛力本應是巨大的。

然而,儘管印度已成功創立了世界一流的軟體和商業服務公司,但一直沒能在製造業實現廣泛起飛,而許多亞洲國家當年都是憑藉製造業起飛擺脫了貧困。不過這一點是可以糾正的。在基建、供電、過度監管以及腐敗等領域,可供經濟改革者摘採的低垂之果那麼多,壓得整棵大樹幾乎要趴到地上。中央的政治僵局,以及大多數改革必須在國家層面展開的事實,束縛了政府(哪怕是一個真正想改革的政府)實現徹底變革的能力。

您已閱讀41%(485字),剩餘59%(7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