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到邁阿密參加每年固定報到,簡稱ABMB的「邁阿密海灘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 Miami Beach)。走出移民海關,迎面而來的是一羣上頭寫著「Dior」、「Chanel」、「Gucci」、「Louis Vuitton」的接機牌,一時間沒有弄懂,到底是來參加ABMB還是巴黎時裝週?正在訝異的當兒,一位著名的藝術家從我身後閃過,大步邁向Gucci,藝術家和Gucci隨即從人羣中消失。
向接機的司機打聽,原來一年一度的「《紐約時報》國際頂級時尚品牌行業高峯會」(The 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 Luxury Conference)也在同時間舉行。這個峯會挑選了全美最大最重要的ABMB藝術博覽會的時段,將藝術與奢侈品的消費者合併,加強了品牌與當代藝術的關係。
品牌和藝術的搭配已經盛行許久,1930年代時裝設計師艾爾莎•夏帕瑞麗(Elsa Schiaparelli) 和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合作設計了《龍蝦禮服》(The Lobster Dress),2012年藝術家傑夫•昆斯(Jeff Koons) 和紐約品牌Lisa Perry 合作生產《粉紅豹洋裝》(The Pink Panther Dress),諸如此類的合作不勝枚舉。不論是摩登時髦,還是傳統悠久的品牌,一旦和當代藝術家合作,不但「古老」的形象立刻現代化,而且還可以強調品牌的個性、深度和內容。怪不得有越來越多品牌和藝術家配合,還將店面設計得像座美術館,將藝術和商品並列,將產品昇華,讓消費者可以邊買皮包邊受到文化的薰陶。花錢之餘,還可以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對品牌而言,贊助藝術不但可以減稅,若是掌握正確,甚至可以進一步拿到藝術愛好者、藏家這部分的消費羣。所以說,品牌贊助藝術,幾乎是100%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