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正在「捲土重來」?看起來可能就是如此。老式的國家間衝突正攪動著中國海(China Sea)和俄羅斯西部邊境。政府間會議,比如剛結束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和20國集團(G20)雪梨峯會,都具備了一種少有的緊迫性。更能證明這一點的是,在從伊朗核計劃到全球變暖等一系列問題上,老式的外交仍發揮著主導作用。
然而,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的主流觀點一直是,全球化導致非國家力量成爲世界變革的主導因素。冷戰的結束催生了一種近乎馬克思主義式的預期:在資本與貨物自由流動的巨大陰影下,在非國家力量(恐怖組織只是其中最明顯的一支力量)的削弱下,國家將逐漸消亡。各個政治派別都曾產生這種預期。
在左翼陣營,市場全球化的批評者曾預期民衆力量會崛起。非政府組織將取代應該已破敗不堪的民族國家機構,並創立新的、更具活力的政治活動體制。科技將爲老問題帶來更有效的解決辦法,繞開死氣沉沉的國家機構。
您已閱讀24%(387字),剩餘76%(12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