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英國《泰晤士報》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出爐了。前200位的大學排名甚至比諾貝兒獎都更加牽動著中國父母的心,因爲大夥兒都不怎麼相信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得諾貝兒獎,但是進入一所世界級的好大學,似乎是觸手可及的事情。中國每年出國留學的學生多達30萬,很多是去這些好大學的,所以,如何理解這個排行榜,就是相當重要的事情了。
乍一看,美國的大學是最好的,這個是毋庸置疑的結論。在世界前200所最好的大學中,美國佔了77所,比例是38.5%。特別是前20位的頂尖大學,美國佔了15所,比例是75%。這個優勢是如此之大,讓後面幾個國家望塵莫及。比如排名第二的英國只在前200位大學中擁有31個席位,而我們一直頗有好感的德國僅僅只有10所大學上榜,還不如荷蘭,有12所。無怪乎現在的中國家長一想到把孩子送出國,首先就想到美國和常青藤。主要是因爲這樣的排行榜刺激著他們的眼球。
但是事實的確如此嗎?美國的高等教育水準真的像媒體排行榜這樣冠絕全球,一騎獨塵,讓人望塵莫及嗎?首先我們要看看人均教育資源,而不僅僅是總量。原因很簡單,如果按照國別數據,瑞士這樣的小國家永遠不可能趕超美國,但是實際上人口小國(800萬)瑞士擁有7所世界前200強的大學,每百萬人就擁有差不多一所好大學,而美國要409萬人才能擁有這樣一所世界前200強的大學,你能說瑞士的高等教育水準低於美國嗎?
您已閱讀34%(574字),剩餘66%(10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