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全球經濟

The curse of weak global demand
全球需求不足的詛咒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全球各大經濟體都患上了慢性病,美國經濟康復的可能性要大於歐元區和日本。作爲一個具有追趕潛力的經濟體,中國應當會經歷可以應付的調整。

David Cameron, the UK prime minister, states that “red warning lights are once again flashing on the dashboard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e lights are not as red as in 2008. Nevertheless, the difficulties caused by the fiscal austerity that his government recommends have become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Japan and the eurozone. These stagnant high-income economies are the weakest links in the world economy. To understand why, one needs to analyse today’s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illness: chronic demand deficiency syndrome.

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聲稱,「在全球經濟的儀表板上,紅色警示燈又亮了起來」。這次信號燈沒有2008時那樣紅。然而,財政緊縮——卡麥隆政府也提出實施緊縮政策——引起的困難在日本和歐元區表現得特別明顯。這兩個停滯的高收入經濟體是全球經濟中最薄弱的環節。要理解箇中緣由,有必要分析當前經濟中最重要的病症:慢性需求不足綜合徵。

您已閱讀9%(696字),剩餘91%(68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