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柏林才幾個月,連德文都說不到3句,朋友就將我視爲柏林通,問我:最時髦的商店在那一帶?哪裏有最傳統的咖啡與蛋糕?當地的美食是什麼?喝酒、跳舞該往哪裏跑?在詢問本地時尚教父、教母之後,久而久之對這些問題也能應對自如。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無法找到答案,那就是:「柏林有哪些美術館可以看到最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
漢堡車站 (Hamburger Bahnhof),新國家美術館 (Neue Nationalgalerie),KW (Kunst-Werke Berlin) 都是柏林著名的藝術地標。但是KW只做展覽,沒有收藏,而新國家美術館的收藏到1960年爲止,所以唯一能夠談得上「當代」的只有漢堡車站。所謂的「館藏」其實來自三大私人收藏,雖然不乏博伊斯 (Joseph Beuys, 1921 – 1986)、裏希特 (Gerhard Richter, 1932) 等大師的傑作,但是年輕一輩藝術家的作品和科隆、法蘭克福等地的美術館相比,實在少得可憐!
這不是柏林美術館不重視年輕藝術家,而是根本沒有錢,買不起藝術。美術館經費窘迫的情況和城市的財富息息相關。柏林前任市長曾經說過,柏林「雖然窮,但是很性感」(Poor but sexy)。在圍牆還沒倒以前,西柏林像一座孤島般被東德包圍,沒有任何企業會考慮到這個城市投資。東西德統一之後,雖然柏林吸引了許多創意產業人士,但是仍然無法補救城市缺乏經濟動脈的缺點。柏林擁有世界一流的畫廊和美術館,由於生活消費很低,吸引了許多傑出的藝術家前來定居,柏林於是和倫敦、紐約一起成爲當代藝術的重要據點。但是,不如富裕的漢堡、杜塞爾多夫、科隆等城市,既有充足的預算,又有當地收藏家,柏林這個國際級的藝術重鎮幾乎沒有經濟資源提供美術館做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