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沒個盡頭。前幾天我的出版商朋友瑪利亞(Mariia)從烏克蘭哈爾科夫發來一封電子郵件。兩年前我去哈爾科夫時,那裏民生凋敝、官僚腐敗,一尊巨大的列寧雕像俯臨城區,然而,這又是一座鬱鬱蔥蔥、寧靜、迷人的城市。我當時想,至少戰爭已遠離了這片歐洲歷史上著名的血色之地。而現在,瑪利亞在郵件中寫道,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難民和孤兒正源源不斷地湧向這裏。哈爾科夫市的部隊醫院裏擠滿了傷殘士兵。瑪利亞說:「我們將迎來迷失的一代。海明威(Hemingway)和雷馬克(Remarque)的時代又回來了。」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正驚恐地目睹著這一切。
「仇恨之夏。」荷蘭評論家巴斯•海涅(Bas Heijne)如是說。這些訊息固然糟糕,但人類的長期趨勢還是樂觀的。一般人的生活將越來越好。
據新聞報導,敘利亞和伊拉克兩國的內戰正趨於合併,且有可能很快與巴以衝突交集。在西非,埃博拉病毒的最嚴重爆發已導致數千人死亡,疫情主要集中在賴比瑞亞。1976年,彼得•皮奧特(Peter Piot)與他人共同發現了埃博拉病毒,他現在是倫敦衛生暨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院長。皮奧特告訴我:「疫情正在失控,讓人感到了某種末日景象。」他說,西非生活著許多印度人,假如其中一人感染了病毒,然後將病毒攜帶回一家不衛生的印度公立醫院,想想可能會發生什麼。
您已閱讀33%(594字),剩餘67%(12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