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布列敦森林制度成立70週年。1944年7月,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佈雷頓森林的華盛頓山酒店簽署 「佈雷頓森林協議」,通過了《聯合國貨幣金融協議最後決議書》,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現在是世界銀行的一部分),確立了二戰之後的國際貨幣體系。1947年,美國等23個國家在日內瓦簽訂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這是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二戰之後的國際貿易體系也初步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尤其是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世界經濟實現了快速經濟成長,號稱「黃金時代」。這其中除了戰後重建、技術進步等因素之外,多邊貨幣金融體系與多邊自由貿易體系的保駕護航作用功不可沒。
20世紀90年代經濟全球化達到了巔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成了全球暢銷書,書中充滿了對世界經濟未來的樂觀預言。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世界經濟進入了「大衰退」,全球化出現了低潮和逆潮。鞏固多邊貨幣與金融體系、多邊自由貿易體系,是確保經濟全球化能夠順利發展的重要任務,但層出不窮的貿易保護主義、各國之間的相互指責、包括G20在內的多邊經濟談判平臺難孚衆望,已經讓很多觀察家感到失望。我們有沒有條件和能力,像布列敦森林制度的締造者那樣,重塑多邊經濟體系呢?
您已閱讀16%(538字),剩餘84%(27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