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香港

香港政爭之源:主權治權分歧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今天北京與香港關係的日趨緊張,直接與30年前鄧小平做出的收回香港決定相關。當時中英兩國對主權與治權是否可以分開的分歧,是香港如今種種爭執和紛擾的源頭之一。

【編者的話】本文爲作者《香港觀察》系列的第三篇。在本文中,丁學良教授以「四權糾結的香港」爲主題,探討香港今天的政改問題和街頭運動的癥結,本文系《四權糾結的香港——北京香港30年摩擦的溫牀》的上篇。

本月底的這幾天,中國人大常委會要對香港的政治改革做正式的決議。由於這是一個業已公佈的議程,近幾個月來無論是在北京(此簡稱是指中國分管香港事務的多箇中央機構)還是在香港,雙方都在爲這一決議的出臺做各種準備。香港幾乎每週都有觸目驚心的街頭活動,泛民主派和親政府派一直在街頭活動方面進行「點對點、面對面」的激烈競爭——你方做一次近百萬人規模的簽名活動,我方也做一次;你方搞一次十幾萬人的大遊行,我方也搞一次。雙方都說對方的數字不靠譜,但規模確實都很大,香港街頭運動的記錄多次重新整理。雙方在輿論發聲的交鋒上也異常頻繁和火爆。

北京對香港問題的底線已經披露

您已閱讀7%(369字),剩餘93%(47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中間論壇

作者丁學良,1992年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獲博士學位,一直從事比較現代化的研究和教學,先後工作於哈佛大學大學生院、國立澳洲大學亞太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學。作者先在FT中文網開設《回望30年》專欄,後在本網站開啓新專欄《中間論壇》,試圖在「國家」和「社會」的中間、在「政權」和「財權」的中間、在「極左派」和「極右派」的立場中間、在中國和外部世界的中間——即在所有這些極易發生張力的兩邊之間,發出評判。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