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

還該不該相信GDP?

FT亞洲版主編皮林:GDP統計存在諸多缺陷,不僅無法準確衡量經濟福祉,也不能把握現在與將來、「好」成長與「壞」成長之間的複雜平衡。但它仍有一大優點:是簡單、具體的數字。就目前而言,我們可能仍擺脫不了它。

北京理髮店服務和倫敦性服務的價格有何共同點?答案是:依據對它們衡量方式的不同——更貼切地說是是否衡量——你可以或擴大、或縮小中國和英國經濟的規模,就像拉手風琴一樣。

今年4月,統計學家們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支持下進行研究,得出結論: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遠大於他們之前認識到的水準。實際上,中國即將超越美國,成爲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這比預期要早許多年。原因呢?統計學家們之前高估了各類商品服務的價格,從理髮到麪條都不例外。因此,他們低估了中國人的購買力,於是低估了中國經濟的規模。

6月,英國的統計學家們也玩了一通魔術。他們聲稱,英國經濟規模——當然,只有中國的一小部分——比之前認爲的水準高5%。這就好像是他們突然在英國的沙發背後又發現幾十億英鎊的年收入一樣。英國人的解釋更簡單。除了對計算方法做出調整之外,統計學家開始計入賣淫和違禁毒品的「經濟貢獻」。

您已閱讀6%(386字),剩餘94%(63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