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估計,兩千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那大約3億人,每人每年平均能夠享用的商品和服務,以今日的價格計算大約價值800美元。他們的生活並不算富足,但在這些生活在兩千年前的人眼中,賺錢並不是第一要務。
在東方,佛教教導人們拋棄世俗的東西,在不造成損害的前提下謀生,即所謂的「八正道」。印度教教導人們,「法」(道德規範)必須優先於「境」(對物質利益的追求),「法」的內涵包括慈善和憐憫。儒教的倫理則倡導「仁」,即利他主義的一種形式。
如今,這些思想在一些地方依然能夠得到體現,甚至在目前人均年收入已達5.3萬美元的美國也是如此。但總體而言,這些思想已淪爲空談。現代的男男女女已找到一種共同的哲學。這種哲學體現在他們的行爲方式上,其核心信條是:越有錢越好。蘋果(Apple)創辦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生前或許是一位禪宗信徒,但他的信仰並未妨礙他聚斂「身外之物」——截至2011年去世時,他「身外之物」的價值估計已達約110億美元。
您已閱讀27%(414字),剩餘73%(11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