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日本

以日本爲鏡看「炫富」

日本亞太政經調研中心理事長蔡成平:理性消費迴歸是國家成熟的表現。單純的有錢有勢在日本很難贏得尊重,日本人尊重的是不管多麼了不起都堅持過平常生活的人。

19世紀末,制度經濟學鼻祖維布侖在目睹了「先富階層」大肆構築豪宅、瘋狂追逐奢侈品、遊手好閒、鄙視勞動等言行後,揮筆寫就《有閒階級論》一書,痛批「炫耀性消費」的動機和慾望如同原始野蠻人搶奪女人,他預言「有閒階級」將加重社會兩極分化,從而成爲整個社會進步的絆腳石,他們瘋狂地追求消閒、享樂,將摧毀健康社會賴以生存的道德基礎,勞動不再是爲人讚美的美德,而成爲遭人唾棄的對象。

放眼今日之中國,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口號下,歷經30年改革開放,確實已今非昔比。黃金宴、人乳宴、天價奢侈品、砸汽車、扔鈔票的行爲層出不窮,而法國人頭馬在中國的銷量更是超過在世界其他地區銷量的總和。

在日本,「China Money」成爲媒體熱議的話題。在東京銀座狂購奢侈品的中國遊客隨處可見,他們有意無意地脫口而出的「太便宜了!」讓日本人瞠目結舌,但這換來的往往不是日本社會的尊重,而是發自內心的反感。日本人在上世紀80年代也曾犯過諸如此類的「暴發戶式的愚蠢」。對中國而言,日本在很多方面都堪稱是「過來人」。

您已閱讀21%(440字),剩餘79%(16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