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

馬航成爲烏克蘭巴爾幹化的犧牲品

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者孫興傑:歷史的細節不會重複,但歷史的邏輯卻不斷復活,烏克蘭已在巴爾幹化。而MH17被擊落的真相卻有可能不幸成爲地緣政治博弈的籌碼。

禍不單行,馬航再次成爲世界關注的焦點,馬航MH17在烏克蘭上空意外被飛彈擊落,讓還沒有從MH370陰影中走出來的馬航雪上加霜。烏克蘭亂局的悲劇效應就這樣衝擊到包括馬來西亞、荷蘭在內的歐亞國家,更令人悲痛的是飛機上200多名乘客成爲烏克蘭內亂的無辜受害者,此時可能更爲悲劇的是,凶手是誰可能又將成爲懸案,因爲這背後有太多的地緣政治和大國利益糾葛。

MH17被擊落之後,過境烏克蘭的300多航班將繞烏克蘭而行,MH17以血的慘劇告訴了世人目前烏克蘭局勢的險惡。在悲痛的同時受害者家屬最想知道誰應該對這場悲劇負責,但是烏克蘭東南部已經呈現出犬牙交錯的態勢,烏克蘭政府、親俄武裝以及俄羅斯都是各執一詞互相指責。對他們來說,將自己從這場意外悲劇中洗脫乾淨責任已成爲首要的目標,這也是地緣政治博弈的殘酷之處。

悲催的馬航「意外」中招。在這意外的背後是烏克蘭東南部地區形勢的急劇惡化,本週以來烏克蘭軍方的運輸機和戰鬥機被擊落,而飛行高度超過26000英尺,烏克蘭該地區的禁飛空域高度是32000英尺,MH17的飛行高度爲了33000英尺,從理論上來說,馬航的機長可以免責。

您已閱讀17%(477字),剩餘83%(22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