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

企業創新需要誠意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提升企業或國家的創新能力,並不存在普世藥方,但有兩個原則:第一、分辨消費者的「痛點」;第二、允許員工開發自己的產品。

在財經新聞機構工作很能帶來成就感,但美中不足之處在於,這份工作很少能帶給你能吸引學齡兒童的故事。在英國《金融時報》,我們不是常有機會採訪碧昂斯(Beyoncé)、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或者扎克•埃夫隆(Zac Efron)。

當我去學校演講時,我知道學生可能不會被我能提到的執行長或者財務主管迷住。我通常告訴他們,我採訪了理查•布蘭森爵士(Sir Richard Branson),這會讓他們略微產生一點興趣;我還會提到艾倫•休格勳爵(Lord Alan Sugar),他曾是電腦行業的企業家,現在則因《學徒》(The Apprentice)系列電視節目而聞名。

不過在未來的演講中,我應該提一提亞瑟•弗賴伊(Arthur Fry)。學生們或許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但是一定知道他所發明的產品。大約30年前,我在明尼蘇達州聖保羅(St Paul)的3M公司總部採訪過弗賴伊,那是全球最具創造力的公司之一。

您已閱讀27%(411字),剩餘73%(11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