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商業模式

商業銀行如何面對「跨界」挑戰?

中國民生銀行發展規劃部高級經理劉燕:從阿里金融到電子錢包,零售、電信和金融正日益交叉融合,互相依賴又彼此競爭。對傳統商業銀行而言,核心競爭力何在?

在最近結束的外灘國際金融峯會上,馬雲炮轟了中國金融業。他說,銀行業只服務了20%的客戶,卻賺取了80%的利潤,而他要通過網路爲被銀行業所捨棄的微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他說:「金融的天也在變。」

中國銀行業的確面臨深刻變革。利率市場化已成爲新領導層深化經濟改革的主要舉措。銀行業壟斷優勢喪失的同時,客戶行爲也在發生變化,客戶對產品豐富度的要求、對價格的敏感度都在成長。民間借貸陽光化,「人人貸」、「融360」這些讓融資需求與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牽手」的新型金融產品,也對傳統銀行業務構成了挑戰。

馬雲本人,就正以高調的姿態、全新的商業模式,對金融業進行著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這種商業模式以阿里金融爲例。阿里金融與傳統銀行的信貸審批完全不同,它的風險控制基於客戶對平臺的依賴,以及支付、銷售環節的閉環管理。基於量化的行爲分析,它的評審模型的標準程度高,成本低於傳統信貸。同時客羣貸款的週期短、金額低、分散了風險。

您已閱讀21%(421字),剩餘79%(15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