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華為

中國式管理創新

FT管理編輯希爾:儘管迄今仍未發展出有影響力的新管理思想,但中國企業善於學習和應用成熟的管理技巧並加以改造,如果有必要,還會果斷拋棄之。

華為新的手持設備製造中心將於2016年在東莞松山湖科技園落成。其中一座建築將參考波蘭克拉科夫的瓦維爾城堡(Wawel Castle)。設計者也曾考慮參考歐洲的其他名勝,比如凡爾賽宮(Palace of Versailles)、格拉納達的阿爾汗布拉宮(Alhambra Palace)或英國湖區(Lake Disrict)的溫德米爾(Windermere),但最終還是選擇參考那座曾經的波蘭王宮。作爲一家快速成長的電信集團,華為居然要從一座16世紀的城堡那裏尋找靈感、以求找到向21世紀全球手機市場發動下一輪進攻的最佳方式,這聽上去或許有些不可思議,其實不然。

上世紀80年代以來,華為、海爾(白色家電製造商)等飛速發展、雄心勃勃的跨國企業就一直在學習最佳的管理方式,並按照中國的情況對其加以改造,然後用改造後的方式與當初摸索出這些方式的國際企業競爭。然而,中國企業使用的管理架構是從美國、歐洲和日本舶來的,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中國是否能夠發展出一套自己的管理方式?

商業思想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認爲,中國有能力、也必將發展出一套自己的管理方式。1997年他預測稱,就像80年代日本管理技巧徹底改變了全球製造業一樣,中國也將產生大量新的管理學思想。我的預測更爲激進:我認爲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有朝一日不僅必然會產生管理學創新,還必然會產生一位傳承杜拉克思想的人。但迄今爲止,並沒有什麼明確的跡象顯示我們兩人的預測會應驗。

您已閱讀36%(622字),剩餘64%(11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